「戒」之初階認識
廣論班開始簡單地談起戒、定、慧。昨夜談得較多的是戒。
想起戒,自然會是一些規條要我們遵守。但問題是這些規條是外在於自己而來,還是從自己的心裏生起,是否由自己想透過戒律、紀律去改善自己的情況。
外在於自己的戒,自然是較低層次的要求,所以廣論班上有同學說,若然人都成熟了,就不再需要戒的存在。我想困難應該是在於即使是那些自己在心底裏也認同的行為準則,自己是知道但卻不能容易隨心做到,所以便需要一些規矩戒律去規範自己、改善自己。
在自己有限的認知裏,佛教談到戒的產生可能是源於對自我的理解與假設。日常法師的講解中說到:「我們的五根就像一匹悷馬,他一天到晚跟那個邪境轉的。所以我們就要去調伏他、制伏他,這才是戒的真正的精神。這個不是在外頭,這個叫內學」。我想這是基本的出發點,人心的基本情況就是脫彊野馬,這本來就是亂的,是一顆需要調伏的心。
日常法師進一步的解說是:未得正見而談持戒是暫時談不到的。在未得正見之前,應該先要做的是具足「信心」去信賴善知識,聽他的講解和教法。而在這個過程中人要曉得自己是在病,並且是在無明大病當中。須認識到自己心裡上起心動念都是錯,這樣才肯依人家的說法,否則總覺得自己是對的,總看別人不順眼。而這是一個必然的情形。
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是要去消除、壓抑這個凌亂的心、甚或是邪惡、貪慎痴的自我、自私心;而是要去轉化它。而這可能就是戒的基本精神。
這是我對於戒的初階認識。
27-2-2013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