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

廣論筆記 -- 起步

廣論筆記 -- 起步

「菩提道次第廣論」一書乃西藏宗喀巴大師(1357-1419)所造,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之經典,內容為顯教的教法。全書在民國時期由法尊法師(1902-1980)翻譯成中文,但由於不是以現代的白話文寫成,初讀來頗有艱深之感,難以相應,也不容易提起興趣。我在不同的機緣與心態之下於2012年秋參加了福智慈善基金會所舉辦的廣論學習班。據說這需要三年的時間才可以完成一次全面的廣論導讀。我想時間也不是最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學習間能否真的有所得著。

學習班其中一個最大的特色,是根據台灣日常法師對廣論的演譯和教法而成。日常和尚多年前已離世,但信眾們心繫他的教導,曾為他對廣論的教法作全部錄音,並進一步將這些內容編成書籍。在廣論班的課堂中,必會引用這些資料以作討論及教導。

我嘗試寫下一些學習筆記,動機其實也很簡單,只是希望透過文字,可以逼使自己對一些課題作較深入之思考,並作出溫習,也可在適當的時候再次提醒自己這個善忘之人對學習時所曾產生的一些感受與想法。當然,文字寫成之後又會有自己的生命,而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會不斷的轉變。

就著自己現時的認識,整本廣論分成四個主要部份:道前基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若要再簡單的分類,其實是兩部份,因為後面三個部份主要都是解釋不同階段的修習方法以踏上菩提道而已。

所謂道前基礎,是指在學習菩提道之前需注意的一些重要事情,類似入門需知等的意思。

道前基礎分成十個重點。最近學習的包括其中三項:聽聞軌理、說法軌理、完結軌理。簡單的說,一開始時廣論便清楚談及應該如何聽道、如何講道和如何完結。

對我來說,相對於其他經典書籍,廣論在舖排方面最少有兩個特點:a) 非常有系統和有邏輯;b) 很少書籍會一開始就強調要求學習者用什麼形式、方法和態度去學習。


30/1/2013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