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知道但做不到?
這是昨夜廣論班討論的題目。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聖經中保羅在羅馬書所說:「行善立志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
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很多道理,但卻不是容易全部都實踐出來;同樣地,在廣論班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道理與佛法,但要確切地全部實行起來也是談何容易。舉例說,廣論班一開始便講「觀功念恩」,但在平常生活上,自己總是較容易「觀過念怨」,先看到別人的缺陷與壞處,只是偶然才能夠想起別人的恩德。難怪日常法師也會說自己是「常敗將軍」。
我的反省是自己很多時都記不起這些道理,在平常生活中遇到困境和挑戰時,會自然的釋出「反應」,而這些反應很多時候都是不自覺地以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為中心出發的。不少時候,我都沒有足夠的「內化」這些道理去嵌入自己的心,繼而真的去改變自己,做出適當的「回應」。所有那些道理都只是「借來的概念」,這樣當然不會做到我所知道的。倘若要真的要做到所知道的,恐怕需要有系統而持久地將這些知道的道理作聞、思、修。那時候的回應便較有機會變成自然反應。
日常法師說我們知道但做不到是因為「業習氣」,我也認同這種講法。事實上,要認清這是一種習氣也不是一件完全容易的事,起碼我們要將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而不老是將問題放在外境、或是他人身上。跟著要清除不理想的習氣也需要不少功夫。
也許問題的癥結是在於無明。我所理解無明的生起是因為我們想不斷的延續自己的快樂。由是之故,我們甚至會有意無意地扭曲現實以滿足內裏的自我。而要做到所知道的,便首先要在自己心身上努力,滅除無明,代以知見、正見,才可以較有機會真的做到「行出來也由得我」吧。
2013年2月6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