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這是電影「一代宗師」中章子怡說的一句話。她飾演的宮二說自己已經見過自己,見過天地,但還沒見過眾生。她希望梁朝偉飾演的葉問可以做到見眾生。
這應該是說人如何調節自己的眼光、如何處理自己的生命重心吧!還是生活成長歷程的階段?
想起毛澤東的詞「沁園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欠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懂彎弓射大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何等的豪情壯語!但當時的毛澤東看到的是否只是自己?一語中的,其實功成如毛澤東亦往矣吧?
見天地,會想起陶淵明的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往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是見天地吧?反觀自己,儘管平時常都有花開花落、日出夕陽、漫天落霞或是滿天星宿的美,我總是視而不見,自己的心實在是太愚鈍了,實可憾也。
見眾生,第一個想起的是德蘭修女。在她眼中,每一個被遺棄的人都是耶穌,她還確切地為這樣的每一個耶穌付出了難以想像的愛與關懷。這是何等不容易的事、何等慈悲的心腸!見眾生,是要透過實際行動吧?
自己、天地、眾生,時常都在,只是我們有沒有用心去看、去感受、去做?這是關於「看」的藝術和能力、如何安納本心和具體行為的問題。
又問自己:什麼時候會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
1/2013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