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獄的學習
一直以來,我都不曾認真地把關於地獄的觀念放在生活之中,這也許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我始終是難以想像地獄是怎麼一回事,覺得怎樣去想都只會是徒勞無功。第二,我以為死亡以後會怎樣都端賴我們如何處理現世的生命吧。既然如此,何不將重點放在現時的生活上,而不需要花太多的心神去疏解這似乎不可能處理清楚的地獄問題?始終覺得無論自己怎樣去學習,都不會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
然而,近來在《廣論》上再遇到這課題,又引起了一些思考。最起碼而又明顯的問題便是:為何宗大師花了這麽大的篇幅,鉅細無遺地詳細談及地獄的種類,而且又繪影繪聲地描述地獄的苦況? 我心想若然宗大師不是確切知道這些境象,他又如何可以如此詳細地談到這些情況?
但另一方面,日常師父在他的講解中差不多是跳過這大部份的描述,反而較仔細的去讓我們理解關於地獄的意義和教訓。我們自然會問: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處理?
同學在課堂的討論中,又再引申了幾個疑問:(1)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地獄?即地獄是實體地存在嗎?是 physically exist 嗎? 廣論中所討論到關於地獄的時間、空間、事情是否都如文所錄,確切地發生和存在?(2)一直以來我們以為佛教的重心都放在修「心」,為何在這部分如此強調肉體上的苦痛和經驗?(3)人死去後是否已經沒有身體?為何在描述地獄的苦況時彷彿我們還有身體似的?(4)這部份的討論好像是用了很多令人感到非常害怕的描述,這會否是促使人因為害怕這樣的結果而乖乖去相信的方法?
前兩天與法師在 Skype 對話時,他提醒我們不要用自己慣常的方法去學《廣論》,這一點我是讚成的,否則我們只會學到我們心裏想學的,而不是《廣論》真正所教導的訊息。日常師父也時常提醒我們是要學佛、而不是學「我」。法師也談到他也許不能証實地獄是 physically exist ,但他是選擇了相信地獄是確切地存在,我想這當中應該是包含了一種信念和信心吧!而這信心的起點也會因他接觸得到的人和事所生起,再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感受,繼而鞏固下來吧。這令我想起神學家或海德格所談及的 leap of faith,是否信仰去到某個層次就是需要這一份信心的跳躍?
日常師父也在手抄稿中談到,不要以為關於地獄的描述只是一種教導上方便,一切其實都是確切地存在。他提醒說這在《涅槃經》上都講得清清楚楚。
我們在課堂上討論的時候,曾經討論過一些處理「地獄」的方法:(1)既然現時不能完全理解地獄的情況,我們可暫且將這概念擱置下來(或說先 shelf 起來),遲些在學習《廣論》更深的時候可能會有更深、或另一種嶄新角度的體會。這種想法仍是基於對佛和宗大師的信任,因為既然他們是佛、是菩薩,他們所談及的必然是正確的東西,只是我們暫時未有足夠的智慧去充分認識和理解吧;(2)也許我們在現世間都可以找到不少關於地獄的例子和證據。委實,人世間其實也有很多類似地獄的苦,只是我們有沒有掙開眼睛、或是用智慧去看、去感受。若然地獄是因為業力而引申出來的果,當我們看到現世的苦,也應該可以積極地策勵自己去種好善因。
法師也說到《廣論》是一份 manual 。我以前沒想過這樣的比喻,但想深一層,這個說法也很有道理,這種說法也較易讓我們分辨出《廣論》和其他佛學經典相異和獨特之處,也解釋了學《廣論》的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實踐,學習怎樣去按步就班地去改變自己,這樣才可以有更大的把握真的做到離苦得樂、成為覺者。
我想《廣論》在下士道中由念死無常走到關於地獄的詳細描述,宗大師必然有他的目的和想法,才會作出這樣的舖排。我們這些初學者還是乖乖地慢慢去體會過中奧妙之處吧!委實,我自知能力有限,也不急於去清楚整理一切的疑團,始終自知力有不逮。這些都會是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事情吧。
13-3-2014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